时间:2018-04-18点击:189次来源:网络作者:温智荣
3月28日,辽宁省阜新市“弘扬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技术状元进企事业、进校园”活动走进市第五人民医院,向广大医护工作者宣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据悉,这已是这一活动宣讲的第二场。
此次活动由阜新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主办,于2017年12月在市第二职专启动。宣讲团成员被成为阜新四大名“模”,他们分别是:国际焊接技师、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庞井江,中国青年玉雕家、中国玉雕最高奖——“天工奖”金奖获得者、阜新市玛瑙雕刻“技术状元”、阜新市东生天韵玛瑙有限公司首席工艺美术师于杰,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三届银行柜员“技术状元”、建行阜新分行首席员工于清华,辽宁省劳动模范、阜新市焊工“技术状元”、金牌工人、阜新发电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要勇于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奋斗,就能够成为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甚至‘大国工匠’!”庞井江充满激情地讲述了“工匠精神”对他人生的积极影响。
《坚持!只为梦想的“清华”》是于清华的宣讲题目。他讲述了自己考入清华大学的梦想破灭后,仍以清华大学的校训激励自己,朝着成为“技术状元”的新目标,两度筑梦、追梦、圆梦的非凡经历。他讲到:“回顾自己到职业高中以来的人生经历,我没有心灰意冷,我一直在和自己的命运拼争,我用拼争改变了命运!我没能成为清华学子,但我却始终‘自强不息’。如今,辽宁省建行系统第一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清华训练营’建起来了,我希望我能培养出在金融业务方面具有‘清华’水准的技能型人才!”
于杰为梦执着36年,努力实现人生的6个目标,从农村的穷孩子、城里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闻名全国的青年玉雕家、并成为大老板的励志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8岁之前,我能回忆起的生活,就是两个字:太穷!于是,我痛下决心,用学技术,改变命运。当学徒工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每天吃的米饭都是有串烟味的,冬天住的都是凉炕,晚上,墙上全是霜,早上醒来,被子都会冻到墙上。就是这么苦,也没有吓倒我,因为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咋苦都得熬过去,必须学出个样来!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一点点地有了手艺,有了钱,有了自己的工厂、公司,还有了老婆孩子,有了一个真正的‘家’!现在,我要传承工匠精神和匠人情怀,把玉雕产业做强做大做精,为家乡阜新代言,让‘玛瑙之都’的作品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惊叹!”
张宇同大家交流了自己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至今20年来的心路历程,分享了自己践行工匠精神的真情实感,他讲到:“选择技校,我青春无悔,技校毕业生,照样可以人生出彩!刚参加工作,我就在同很多大专、本科毕业生的技术比拼中,脱颖而出,代表东北电力公司参加中电投集团公司的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还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工人技师,又通过成人高考,如愿考入辽宁工大,顺利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力营造适合工匠人才成长的氛围,只要我们肯学习,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成就梦想,‘大国工匠’的目标,并不遥远!”
劳模工匠们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朴实无华的倾情宣讲,深深打动了现场的近200名职工,大家用此起彼伏的掌声、争先恐后的合影、真情献上的鲜花,表达对劳模工匠的崇敬之情。职工们从宣讲者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中,更加坚定了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阜新转型升级,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念。
按照活动安排,宣讲团还将陆续走进企事业、职业院校等单位,进行多场宣讲,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和在校学生崇尚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为“首批阜新工匠”评选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技术状元、劳动模范的技术优势,根据企事业需求“送技能到岗位”,推进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技术革新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