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08点击:84次来源:政研室作者:李阳
2017年,阜新市总工会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发力点,连续第三年推出服务职工群众“十件实事”项目。经过全会上下一致努力,职工技能提升、困难帮扶、权益维护、文化服务等“十件实事”圆满收官。
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拓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推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引导职工在转型升级中建功立业。一是围绕新兴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着力构建市级示范、县区引领、基层广泛开展的竞赛体系,积极探索劳动竞赛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新型竞赛模式,共举办电子商务、玛瑙雕刻、化工分析、快递业务、园林技艺等34个工种竞赛,并下拨45万元资金支持基层工会同步开展竞赛活动。全市4万余职工踊跃参与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选拔出430名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和优秀选手,弘扬了工匠精神,提升了职工素质。组织职工技术状元、高校专家深入企业生产建设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送技能到岗位”活动28场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能3000多人,有效推动了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二是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培养扶持自主创业带头人20名。聘请专业讲师开展物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从客服、保洁、工程维修、绿化、消防安全等7个方面,培训物业行业从业人员1200多人。三是发挥劳动模范、技术状元、首席员工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建设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0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优秀劳模示范岗50个。为了更好的发挥劳模群体集智创新服务基层作用,围绕阜新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成立了由省农科院农业专家、省劳模于国庆牵头,有10名农业领域全国、省、市劳模和25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创新工作室,组建了省市农业专家组成的5个专家团队,建立了现代农业咨询培训、现代农场等8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积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激发了创新活力。
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办好实事项目,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一是叫响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品牌,做实做细“春送岗位”、“夏送凉爽”“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系列活动。去年共投入资金近1400万元,通过开展“两节”走访救助、长效帮扶、医疗救助等帮扶工作,救助困难职工及子女13686人。为了实现供需对路,工会干部定期调研,在全面细致了解职工生产生活状况和诉求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工、环卫工、一线加油员等特定人群投入资金139.37万元,开展“岗位送关爱”专项服务帮扶活动,打造“零距离”服务品牌,受益职工49400余人次。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队伍稳定帮困工作,与阜矿集团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开办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班,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困难帮扶、子女助学等服务项目。二是组织100名一线劳动模范疗休养,为100名一线劳动模范免费健康体检。三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全市396户企业、8万余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继续推广职工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项目,全市推广应用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企业达到102家,投入整改资金400余万元,完成整改240项,企业安全卫生防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建设。一是投入资金280万元,支持困难企业和新建企业工会开展工作。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为133户小微企业工会返还经费2万多元。二是打造网格化、专业化、实时化工会维权工作模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加大对困难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维权力度。全年开展监督检查活动30余次,提供职工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380件,做到职工诉求及时介入、实时掌握、应援尽援。阜蒙县阜新镇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被评为国家级乡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示范单位。
推动“职工文化四室”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一是以职工书屋建设为带动,启动了全市第二批“职工文化四室”项目建设,市总工会投入资金25万元,援助2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文化四室”,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建成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1个,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4个、辽宁“职工电子书屋”示范点3个、全市自建“职工书屋”40个。二是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续第11年开展“阜新工会文化大舞台”展演活动,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历时三个月时间,全市共举办展演70余场,2000余人次职工登台展示风采。成功举办全市职工群众“喜庆十九大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投入资金30万元,请万名职工免费看电影,不断丰富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